| 首      页 | 散 文 集 | 书 作 集 | 诗 词 集 | 附      记 | 歌      曲 | 读者感言 |  
第一页 第二页 第三页 第四页

浪淘沙

大 雪

 

               拂面过风残,

               大雪漫漫,

               太行北麓玉龙蟠,

               天地之间难细辨。

               河醉人欢。

 

               瑞雪兆丰年,

               尚待追攀。

               主席思想育人宽①。

               填海移山豪气壮,

               人定胜天。

 

1966年2月21日于北京房山县  

注释:

① 主席思想:即毛泽东思想。

 

清平乐

贺杨泽厚吴凤霞新婚誌禧①

 

冰封北国,

楚地披春色。

杨柳青青总默默,

梧叶桐花独特。

 

衡山云矗南天,

湘江浩荡声喧。

飒爽杨梧佳侣,

闹春郎伴婵娟。

 

1966年春节

 

注释:

① 杨泽厚系余连襟,吴凤霞系余妻妹。词中的“杨”字皆谐杨泽厚之“杨”,“梧”字皆谐吴凤霞之“吴”。

 

水调歌头

初上延安

 

少小立宏志,

夙愿壮时还。

迢迢千里、恭拜圣地探渊源。

山岭颠连起舞,

延水潺潺吟咏,

宝塔入云端。

漫步凤凰岭,

处处听歌欢。

 

东方红,

四卷诵,

挽狂澜。

红旗一展、寰宇惊喜赤霞天。

风雷高天震荡,

寰海波涛汹涌,

权霸梦惊残。

真理长河溯,

源头乃延安。

 

1966年11月5日

 

重庆夜景观感

 

  夜幕降临,余乘江轮由长江北岸红港渡往长江南岸。隔江遥望重庆夜景,格外迷人,遂哼成小诗一首。

 

               长江南岸望渝城①,

               万盏灯明耀夜空。

               倒影惊观飞碧岛②,

               浮光喜见贯霞虹。

               毛公笔落惊风雨③,

               英烈捐躯溅血渱④。

               耸峙红岩擎赤旆⑤,

               中华解放建丰功。

 

1966年11月18日夜

 

注释:

① 渝城”:重庆市,古称渝州。

② “碧岛”:意为仙岛。

③ “毛公笔落惊风雨”句:指毛泽东于1945年秋在重庆国共和谈期间,抄赠给柳亚子一词《沁园春·雪》,柳亚子推为“千古绝唱”,霎时轰动重庆,迅即流布全国。余借杜甫赞李白诗“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赞之。

④ “英烈”句:系指囚禁在白公馆、渣滓洞两所监狱里的300多名为中国革命捐躯的英雄们。

“溅血渱”:渱:水广大无涯貌。“溅血渱”是说烈士们的鲜血染红了长江,江水变成了血海。

⑤ “耸峙”句:红岩:即红岩村,1939年5月始为中共中央南方局和第十八集团军第八路军重庆办事处驻地。

旆:旗子上镶的边,泛指旌旗。

 

三峡奇观(三首)

 

初过三峡

               群峰笔立凝霜锷,

               水急滩多舞万篙。

               便觉轻舟河汉下,

               乘风破浪逐惊涛。

 

 

楚天朝霞

               朝霞七彩绘长空,

               帆蝶联翩弄楚风。

               悦耳歌声怀橘颂①,

               喜看纪郢满天红②。

 

 

武汉夜泊

               繁星点点浮游艇,

               水上风光慊醉翁③。

               万盏桅灯龙起舞,

               江心百里架长虹。

 

1966年11月23日

 

注释:

① “橘颂”:系屈原《九章》中的第八篇。

② “纪郢”:楚国都城郢,又称纪郢(今湖北省纪南城)。

③ “慊”:仄声,音怯(qiè)。满足;惬意。

 

登武汉长江大桥

 

钢臂铜身卧九秋,

长虹欲锁万年流。

茫茫烟雨时多变,

滚滚波涛事不休。

帆影联翩逐浪下,

鱼龙跌宕任浮游。

登临为壮丹心谱,

独立桥头看白鸥。

 

1966年11月24日

 

 

游东湖①

 

               越有西湖美誉扬,

               楚有东湖曜武昌。

               古把西湖比西子,

               东湖自有好风光。

               水波潋滟连天碧,

               松竹环湖散幽香。

               湖心高阁掩红绿②,

               远眺恍似龙宫墙。

               风起浪涌银龙舞,

               月临日照堆金黄。

               登高直上环翠阁,

               千里一收览四方。

               东湖自古名胜地,

               辛亥革命第一枪③。

               神州起步宏图绘,

               玄机妙计水下藏④。

               我对楚天放长歌,

               陶然忘机蹈八荒。

 

1966年11月25日

注释:

① 东湖:位于武汉市武昌东郊,湖面33平方公里。碧波万顷,水鸟出没,游船如梭,渔舟荡漾,临岸眺望,心旷神怡。

② 高阁:即湖中心的湖光阁。

③ “辛亥”句:是说1911年辛亥革命在武昌首举义旗,结束了中国封建王朝统治。

④ “玄机”句:是说毛泽东主席曾在东湖区域地下室运筹帷幄,绘制新中国建设蓝图。

 

穿越千里雪原

 

  1968年秋,余奉命由北京调至新疆兵团塔额垦区工作,肩负屯垦戍边重任。工作月余,喜见屯垦和戍边均取得阶段性胜利。12月31日受垦区委托,前往兵团报喜,车行西北高原千里,穿越茫茫雪原,思绪万千,遂吟成小诗一首。

 

               东方欲晓寒风骤,

               雪海如银莫与侔。

               滚滚车轮惊古道①,

               隆隆马达振哈州②。

               心怀喜悦传佳讯,

               情系安危忆昔畴。

               塔额垦区红一片③,

               艰难暂过展眉头。

 

1968年12月31日于新疆奎屯

 

注释:

① 古道:系指历史上成吉思汗西出新疆征服中亚和蹂躏欧洲许多地区时所走过的路。

② 哈州:指新疆伊犁哈萨克自治州。

③ 塔额垦区:指屯驻在塔城、额敏、裕民和托里等市县境内的兵团农九师垦区,简称“塔额垦区”。

 

 

巴依木札

 

  余于6月20日,登上西部边陲海拔2200米的巴依木札大草原。令人惊叹在这苍凉的大西北高原上,竟然有如此美丽的景观:茸茸小草,点点山花,啾啾飞鸟,朵朵白云,群群牛羊……使人感到格外神奇。

 

               草色接天青,

               高原铺绿茵。

               一声飞鸟叫,

               数点野花馨。

               牧子挥鞭劲,

               黠熊窥视频。

               边关多勇士,

               岂畏恶狼侵。①

 

1970年6月20日于达因苏165团垦区

注释:

① 塔额垦区与苏联接壤的国境线,双方时有摩擦。

 

十六字令(三首)

塔额垦区抗旱大会战①

 

               看,

               烈日当空似火团。

               田干裂,

               禾麦渐枯残。

 

               看,

               昼夜田间苦战酣。

               同心干,

               掘地涌甘泉。

 

               看,

               草木欣欣麦浪欢。

               黄河越,

               塔额赛江南。

 

1970年6月21日

 

注释:

① 新疆兵团农九师垦区为百万余亩小麦产区,春夏以来,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大旱,于是全垦区展开了抗旱大会战。

 

 

卡姆斯特河东之行①

 

               白云朵朵碧空飞,

               塞上轻风拂面吹。

               南向山丘皆翠绿,

               东沿卡水尽朝晖。

               千层麦浪金波闪,

               万树杨花玉坠垂。

               冷眼河西多菜色②,

               盲人瞎马不知危。

 

1970年6月30日

 

注释:

① 卡姆斯特河:位于塔城市巴克图边防站西侧,河水流向由北而南,以此河中央为国境分界线,河西为苏联,河东为中国。

② 菜色:青黄色。这里形容卡姆斯特河对岸的边民生活贫困,脸色灰暗。

 

一六七团巡回有感

 

  是下,正值百万余亩小麦生产田间管理阶段,农九师组成垦区田间管理巡回检查团。余率团于6月30日来到167团。见到大田麦苗肥壮,长势喜人,丰收有望,欣喜之感油然而生。

 

               塔岭苍茫一线斜①,

               海因河畔育桑麻②。

               良田似海催人富,

               细雨如丝润物华。

               有志喜成丰产地,

               无情痛讽懦夫家。

               回眸一瞥山西景③,

               满眼荒凉尚自夸。

 

1971年6月31日

 

注释:

① 塔岭:塔尔巴哈台山岭的简称。此岭位于塔额垦区北部,横亘东西500里。

② 海因河:全称麦海因河,位于塔尔巴哈台山南麓的冲积平原上,河两岸是167团垦区所在地。

③ 山西:指塔尔巴哈台山西部的苏联边地。

 

忆秦娥

游天池①

 

               天池媚,

               波光倒映天山醉。

               天山醉,

               游船戏水,

               雪花呈瑞。

 

               银峰峭壁千嶂翠②,

               宛如玉柱重霄刺。

               重霄刺,

               雪鸡清啭③,

               老猿啼泪。

 

1971年8月22日于天山  

 

注释:

① 天池:在新疆阜康县境内。风景优美,为游览胜地。

② 银峰峭壁:指环绕着天池的博格达峰,海拔5445米,常年积雪,宛如一根巨大银柱直刺云霄,令人称奇。

③ 雪鸡:生活在天山3000米雪线以上的一种野鸡。

 

清平乐

一六三团巡回有感

 

               银光骤亮,

               千里春雷响。

               阿克乔人真好样①,

               百业繁荣正旺。

 

               边疆阵阵轻风,

               碧波天际葱茏。

               今岁丰收在望,

               明年喜庆重重。

 

1973年6月23日

 

注释:

① 阿克乔:全称“阿克乔克”。系163团垦区驻地,位于塔城市西。

 

无 题

 

北国夏风夜,

殊非远别时。

京华如梦里,

何日是归期?

 

1974年6月9日于乌鲁木齐

 

夜登红山阁①

 

  1974年6月,余在乌鲁木齐市住新疆军区招待所。夜登红山阁,面向京都亲人感而赋之。

红山翠阁向苍穹,

六月风寒似觉冬。

我寄愁心随晓月,

天涯常系父情浓。

 

1974年6月17日于乌鲁木齐市

 

注释:

① 红山阁:坐落于乌鲁木齐市红山公园内海拔910米、长1500米、宽1000米的紫红色沙石小山上,是乌市的八景之一。

 

 

携子荡舟昆明湖

 

  余45初度,鬓丝染霜,携年方14的儿子谷涛去颐和园划船荡游昆明湖;骤然风起浪涌,逆水行舟,遂口占示儿。

 

八月平湖拨小舟,

鬓丝染雪携儿游。

忽然风起波涛涌,

逆水行舟莫滞留。

 

1974年8月3日于北京颐和园

 

感时杂咏

 

               风雷滚滚忆华年,

               敏水滔滔叹逝川①。

               几度春秋思潮涌,

               八千里路塞情牵②。

               流光去日诚生恨,

               分秒今朝更应怜。

               赶月追星争旦夕,

               人民企盼大同天。

 

1974年12月31日于额敏河畔  

 

注释:

① 敏水:即额敏河。指新疆额敏县境内横亘东西的一条大河,向西流入苏联哈萨克境内的阿拉湖。

② 塞情:指边塞情怀。

 

 

清平乐

咏雪莲①

 

               雪原灿灿,

               二月春来半。

               谁比梅花还烂漫?

               望断天山雪线②。

 

               冰凌倒挂悬崖,

               雪莲笑向千家。

               喜报春来佳讯,

               飞奔万里天涯。

 

1975年2月12日于新疆额敏县  

 

注释:

① 雪莲:亦称雪莲花,形似莲花,生于高山积雪岩缝中,故名。

② 雪线:在高山海拔3000米处,雪线以上常年积雪,以下无雪,雪莲花均生长在雪线以上。

 

雪 夜

 

玉龙飞起搅边陲,

遥想京华柳絮飞。

万里迢迢关塞外,

皑皑雪地对清辉。

 

1975年2月14日夜于新疆额敏县

 

 

西陲瑞雪

 

春风疑不到西陲,

二月京城绿已微。

却喜边疆风景异,

银花玉蝶共纷飞。

 

1975年2月28日于新疆额敏县

 

赠马海利①

 

垦戍边疆斗志顽,

风中雪里战天寒。

敏河共享丰收乐,

未敢偷安不汗颜。

 

1975年6月于新疆额敏县  

 

注释:

① 马海利:新疆兵团农九师党委秘书。

 

额敏河风雨行舟

 

风风雨雨敏河川,

西去航程不畏艰。

恶浪迷途船已过,

暗礁阻道桨犹前。

九湾曲叠千层浪,

一泻飞穿万仞山。

历尽惊涛停泊处,

喜拥彼岸艳阳天。

 

1975年7月1日于额敏河畔

 

酬小友江和平①

 

天山鹏展翅,

大漠眼中收。

又探珠峰险,

昆仑且莫留。

 

1975年8月3日于乌鲁木齐市

 

注释:

① 江和平:新疆兵团《军垦日报》社总编辑江东池之子。

 

附:江和平原诗

赠谷叔叔

 

风劲苍松挺,

万漉出沙金。

终生为党战,

何虑白双鬓。

 

1975年7月29日

 

出疆·过陇山①(二首)

 

(一)

               六盘岌岌青松劲,

               渭水溶溶九曲清②。

               越谷穿山经太白③,

               归程万里向燕京。

 

(二)

               山岭逶迤伴我行,

               滔滔渭水发悲声。

               长亭折柳休挥泪,

               且待明朝聚北京。

 

1975年9月乘列车回京途中

 

注释:

① 陇山:六盘山南段别称。

② 渭水:即渭河。乘乌京线火车过甘肃省陇西站,沿渭河岸边东行,直至陕西省潼关止。

③ 太白:即陕西秦岭的太白山,为秦岭主峰。

 

泰 山

 

               五岳独尊久听传,

               身临始觉境如仙。

               通天拔地开灵气,

               施雨行风济世艰。

               华夏先贤经典在,

               神州墨客遗书瞻①。

               我登绝顶豪情爽,

               旭日彤彤照宇寰。

 

1975年11月于泰山玉皇顶

 

注释:

① 遗:音wèi(畏),仄声。赠予。

 

 

自新疆农九师转任济南军区某师

 

               平沙莽莽日月混,

               烈日炎炎可熔金。

               阊阖严风白草折①,

               天山大雪压千钧。

               四时多变如电闪,

               满眼苍凉却诱人。

               悠悠屯戍八载过,

               奉命东调汶水滨②。

               泰岳雄奇兵刃藏,

               黄海波涛守要津。

               古来皆言从军苦,

               我着戎装最欢欣。

               但将热血融河山,

               击筑歌风捍国门③。

 

1975年12月26日于泰山脚下

 

注释:

① 阊阖严风:即阊阖风,八风之一,犹西风。见《说文解字》:“风,八风也。……西方曰阊阖风。”

② 汶水:即泰山南麓的大汶河。

③ 击筑歌风:汉高祖刘邦统一天下后,重返故乡,置酒沛宫,召故人父老子弟,酒酣,高祖击筑而歌:“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送莎丽下乡务农

 

               神州风劲涌春潮,

               万里江山处处娇。

               无数青年乡里下,

               一身汗水大田抛。

               人间生计农为本,

               垄上禾香味化醪。

               斗罢严冬风雪夜,

               春来绝顶看妖娆①。

 

1976年7月于泰山脚下

 

注释:

① 绝顶:指泰山。杜甫《望岳》诗云:“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风雨中助农抢种粮棉

 

               狂风怒号卷地哀,

               飞沙走石杂惊雷。

               大雨瓢泼倾天泻,

               草木纷披柯枝摧。

               奔向宇家助抢种①,

               天公难挡我军来。

               耕耙播种皆能手,

               良种千亩袖一开。

               既知民以食为天,

               助农何俱苦累催。

               战天斗地泣鬼神,

               喜看明天粮成堆。

 

1977年4月19日于山东昌乐县

 

注释:

① 宇家:系山东省昌乐县五图公社宇家村。

 

田间夜战

 

               东风拂面麦花娇,

               灌溉青苗战一宵。

               几度洪湖歌地动①,

               一渠明月弄波摇。

               回流麦海如龙舞②,

               叠起粮仓若虎雕③。

               领袖引航宽广路,

               人民节节步金桥。

 

1977年5月11日深夜

 

注释:

① “几度”句:是说夜营园礼堂某文工团演出歌剧《洪湖赤卫队》传出的歌声感天动地。

② “回流”句:是说灌溉的主干与支干之渠交错盘环,宛如龙舞。

③ 若虎雕:指秋收时打谷场上,脱粒机喷出金色麦粒一堆一堆,好似雕塑的老虎。

 

 

下连当兵(二首)

 

  1977年春,余奉命下连当兵,不但去田间助农劳动,并且还下连队伙房当炊事员。深有感触,赋诗二首。

 

当炊事员

               盛夏葱茏万木骄,

               营园劳动涌春潮。

               雄鸡鸣处刀光舞,

               落日归时艾叶挑。

               炉火彤彤催美味,

               炒锅霍霍出佳肴。

               当厨岂是非凡事?

               三个普通作楷标①。

 

1977年6月1日

 

注释:

① “三个普通”句:指领导干部不论职位高低,都要做到以普通劳动者、普通一兵和普通党员的姿态参加劳动锻炼,以不断改造自己的世界观。

 

助农夏收

炎风烈日事桑麻,

军助农忙到宇家。

千里禾香飘野外,

万重麦浪漫天涯。

银镰闪动飞晨露,

金穗堆成映晚霞。

戎旅不离屯垦事,

军民齐灌太平花。

 

1977年6月10日于山东昌乐县

 

致吴韵生同志

 

  1977年6月15日,接到曾经一起在新疆西北边陲屯垦戍边八年之久的战友吴韵生同志的来信,感慨颇多,特作此诗以酬之。

 

               鸿雁传音天外来,

               捧书两地忆轮台。

               云飞雪逝三秋念,

               义重情真一世栽。

               君驻鉴湖抚紫电①,

               我攀泰岳拾天阶。

               蓬门开启迎佳客,

               把酒长歌兴不衰。

 

1977年6月15日

 

注释:

① “君驻”句:“鉴湖”:在今浙江绍兴会稽山北麓。“紫电”:古代宝剑名。

 

 

喜读叶剑英元帅《八十书怀》(二首)

 

  正值余四十八岁生日之时,喜读《人民日报》发表的叶帅《八十书怀》,由之感悟生命而作。

 

(一)

               欣吟叶帅黄昏颂①,

               夕照重观醉眼花。

               半百古来称晚岁,

               而今八秩正韶华。

 

(二)

               人生自古谁无死,

               宇宙长河一浪花。

               去日难擒当痛惜,

               但倾热血荐中华②。

 

1977年8月3日

注释:

① 叶帅《八十书怀》末联:“老夫喜作黄昏颂,满目青山夕照明。”

② 荐:音jiàn ,进献。

 

送娅丽入读复旦

 

  女儿娅丽1976年高中毕业后下乡插队劳动,1977年,喜逢国家恢复高考制度,欣然考入上海复旦大学历史系。临别送行,口占赠之。

 

               日月光华旦复旦①,

               精研文史佳篇灿。

               振兴中华看尔曹,

               雏凤清声腾霄汉②。

 

1978年2月26日于泰山脚下

 

注释:

① “日月”句:源自复旦校歌:“复旦复旦旦复旦,日月光华同灿烂”。“复旦”二字,取自《尚书·大传·虞夏传》中的名句“日月光华,旦复旦兮”,象征着复兴中华。

② “雏凤”句:此典出自唐李商隐诗:“桐花万里丹山路,雏凤清于老凤声。”

 

 

青岛海岸防御集训有感

 

  正值余五十初度之际,奉命参加济南战区在青岛海岸线举行的海岸防御抗登陆战役集训,故作此纪之。

 

人民战略锦囊提,

抗敌登临法术奇。

叠叠崂山坚壁垒,

滔滔黄海固汤池。

千锤恶虎悲潜遁,

万击熊罴叹殓尸。

守卫京都东戍鲁,

胶州告捷动旌旗。

 

1978年8月3日于青岛

 

仲秋望月

 

时值打倒“四人帮”后拨乱反正之际,改革开放之初。

 

千年明月清辉洒,

望月余今有所思。

碧海为托冰玉树,

乌云难掩素娥姿。

人间既盼多团聚,

世路也应少嶮巇。

对影成三踏歌舞,

九州佳讯看春枝。

 

1978年仲秋月夜于泰山普照寺六朝松下

 

 

读江和平《沙枣树》有感①(四首)

 

  就读于新疆大学中文系的江和平给我寄来长诗《沙枣树》,遂作此奉答。

 

(一)

               西辞边塞暴尘中,

               东抵岱宗恰四冬②。

               梦幻红山何缥缈③,

               晓鸡可恨闹秦松④。

 

(二)

               天池昔日荡扁舟,

               渺渺音容寄别愁。

               我欲西飞恨无翼,

               心潮恰似大江流。

 

(三)

               诗情寄语带芬芳,

               凝睇倾神读乐章。

               沙雨西来何所惧⑤,

               枣红灿灿遍西疆。

 

(四)

               雨打风吹沙枣青,

               天炉炼得寸心红。

               西陲自古纵横地,

               看取英雄万世功。

 

1979年5月1日于泰山普照寺

 

注释:

① 江和平是余在新疆兵团战友江东池之子,时下就读于新疆大学中文系。沙枣树:喻军垦战士。

② 岱宗:泰山古称岱宗。

③ 红山:指红山阁,是乌鲁木齐市八景之一。

④ 秦松:指五大夫松。秦始皇登泰山,途中遇暴风雨,于树下避雨,故封此树为五大夫。董其昌《望岳》诗曰:“秦松万壑闻”。言山风吹卷秦松的涛声,万壑都能听到。此借鸡立秦松报晓,声震万壑,惊梦可恨!

⑤ 沙雨西来:是将由西而来的尘沙暴雨比作祖国西部边陲大军压境的苏联军队。此句是说广大军垦战士无所畏惧地严阵以待,随时准备着迎击来犯之敌。

 

附:江和平原诗

 

沙枣树

 

               江南茂密的丛林里,

               翠竹满山绿;

               北国茫茫的雪原中,

               苍松顶天立;

               西陲边塞的冰山上,

               雪莲傲霜怒放;

               军垦战士的心目中,

               最爱的却是你——

 

               你叫沙枣树,

               生长在茫茫戈壁。

               紫红色的枝干顶风而弯,

               却还是百曲千回地生长,

               向暴力抗击。

               战风魔,

               挺起胸膛;

               降沙龙,

               挽起铁臂。

               一身钢刺,

               像战士的刺刀,

               宁折不弯,

               一腔豪气。

 

               你叫沙枣树,

               生长在军垦农场里。

               不爱孤独爱投身群体;

               和战士为伍,

               一片忠贞,

               紧密团结,

               永不分离。

               酷暑下,

               神采奕奕;

               戈壁边,

               昂然挺立。

               盘根深扎,

               吮吸着大地的甘乳;

               错枝相结,

               同抗西来的“沙雨”。

 

               你叫沙枣树,

               生长在祖国的西域。

               枝叶并不奇丽娇艳,

               但比婀娜多姿的杨柳,

               却显得伤痕累累,

               经风见雨。

               区区腰身,

               是历难的筋骨;

               串串碎叶,

               是苦斗的印记。

               冬夜里,

               曾挺钢刺怒抗;

               春风里,

               更现花香浓郁。

               朝气蓬勃,

               脊土上扎根;

               呕心沥血,

               不求功名虚利。

 

               你叫沙枣树,

               是千万军垦战士的形象缩聚。

               勇敢和勤劳同生,

               却又居功不傲;

               努力和贡献同具,

               却又谦恭含蓄。

               改变荒芜,

               甘从零点起;

               创造历史,

               开辟新天地。

               沐阳光,

               吐新枝如碧;

               奔四化,

               视万难如泥。

               承领袖志,

               屯垦戍边旗永在;

               学降龙手,

               驰骋在天山此彼。

 

1979年4月19日于新疆大学

 

傍晚车过莱泰大平原①

 

               夕阳无限好,

               莱泰架虹桥②。

               垂柳田边舞,

               飞花旷野飘。

               麦黄阡垄秀,

               菜绿满畦娇。

               秋后粮仓耸,

               人心涌大潮。

 

1979年5月16日

 

注释:

① 莱泰大平原:指山东省莱芜市至泰安市之间的百里平原地带。

② 架虹桥:指贯穿莱泰大平原的公路通往天际,恰似架向天边的一座虹桥。

 

五十述怀

 

霜染青丝半白雪,

戎马生涯怀英烈。

社会公仆是本分,

个人英雄非俊杰。

多得良师益友助,

力排恶棍佞人舌。

已悟疾风知劲草,

更知板荡识马列。

人生半百当何如,

鞭催骏马励晚节。

 

1979年8月3日于泰山脚下

 

题合影并寄于乃昌同志

 

  解放军总政治部院校教育处处长于乃昌同志,由北京来岱征求我回归军校从教的意见,并合影留念,故作之。

 

               相知卅载真情在,

               美酒黄花聚傲徕①。

               莫叹秋霜飞两鬓,

               东风吹水正西来②。

 

1979年8月6日作于泰山脚下

 

注释:

① 傲徕:指泰山西路海拔最高的傲徕峰。

② 苏东坡词《浣溪沙·山下兰芽短浸溪》云:“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

 

 

送吴韵生同志①

 

  吴韵生同志专程从江南来泰山与余相会,逗留数日,设宴饯行,口占送别。

 

               龙潭重聚反疑真②,

               痛饮狂歌酒乱神。

               来去匆匆谋一面,

               萧萧班马又扬尘。

 

1979年11月14日

 

注释:

① 吴韵生:时任浙江省丽水军分区副政委。

② 龙潭:即黑龙潭。由百丈崖泻下的西溪水形成瀑布,呜咽下注,汇为黑龙潭。

 

赠友人(二首)

 

  1979年冬,与余阔别35年的同班战友郭喜华同志来泰山相会,不亦乐乎,遂赋诗以赠。

 

(一)

               抗战烽烟卷海天,

               半生疆场壮华年。

               并肩攀越昆嵛岭①,

               携手飞经黑水川②。

               热血满腔湔国耻,

               丹心一片写忠坚。

               驱除日寇收威海③,

               八载干戈定大千。

 

(二)

               别梦依稀卅五年,

               相逢惊喜泰山前。

               卧龙梅绽开心笑④,

               迎客松吟握手虔⑤。

               剪烛西窗追往昔,

               折枝东岳约明天。

               届时痛饮狂欢酒,

               再见阳乌浴未乾⑥。

 

1979年冬

 

注释:

① 昆嵛岭:指胶东地区跨文登、牟平、乳山三县的昆嵛山。其主峰为泰礴顶,海拔923米。

② 黑水川:指文登县境内的老母猪河。因猪身的颜色多为黑色,故又名黑水河。

③ 收威海:1945年8月16日,八路军驱除了日寇,收回了威海。我与郭喜华同志参加了这次解放威海的战斗。

④ 卧龙梅:卧龙,指卧龙山庄,即普照寺。梅,指普照寺内绽放的腊梅。

⑤ 迎客松:指泰山“云步桥”侧畔峭壁上的一棵形似招手迎客的古松。

⑥ “再见”句:阳乌,指太阳。古代传说日中有三足乌,故名。此句言期望友人再来泰山共登日观峰,看那太阳浴在海水里的壮丽景观。

 
Copyright(c) 20150707 @ www.guyuanyong.com & www.guyuanyong.cn